<<  < 2011 - >  >>
1 2 3 4 5
6 7 8 9 10 11 12
13 14 15 16 17 18 19
20 21 22 23 24 25 26
27 28 29 30 31




学生动起来了,课堂才活起来了。

著名园林设计师格罗培斯,迪斯尼乐园路径 任其自然也许是最佳的选择,对教师而言,尊重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学的起点。

对在教学交流中教学评价的一点感想

   在一节小学数学《加法运算定律》教学课中(2010.3.9,试教课),教师为了让学生验证“两个加数交换位置,和不变”这一个规律,给学生2分钟时间自己举例进行验证。安排这一环节本身没有错,是让学生体验经历学习过程。问题是在学生反馈时,教师的评价存在问题。生一反馈:3+5=5+3 2+10=10+2……教师听完后,说:你举的例子中数字都比较简单。能举一些比较难一点的数字吗?

对教师的这两句话我有话想说:

    1.教师的评价应该建立在倾听学生的基础上。

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有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,问他说:你长大后想要当做什么呀?小朋友天真地回答:……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!林克莱特接着问:如果有一天,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,你会怎么办?小朋友想了想: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,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。当在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,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,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。没想到,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,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心远非笔墨所能形容。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:为什么你要这么做?小孩的答案透露了这个孩子真挚的想法:我要去拿燃料,我还要回来!!!”

这就是“听的艺术”。一是听话不要听一半。二是不要把自己的意思,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头。要学会聆听,用心听,虚心听。 

2.教师的评价应当以尊重、关爱、鼓励学生为前提。

3.教师的评价应当有明确的信息传递与导向。

4.教师的评价应当有一定的预设。

如果将上面的评价换成这样的评价或者称作交流:“这位同学你真不简单!在短短的时间里,你一下子举出了9个等式,我很佩服你!你举的这些等式都能说明什么问题?”

那么,这样的对话交流,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。

第一:给了学生一个信息,老师对他的学习是肯定的!老师是他最忠诚的学习伙伴,老师很在意他的学习成果,能记住有9个等式,说明老师认真地倾听了他的发言,是对他完成刚才学习任务的一种肯定。这样,学生会自然感受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与平等。如果有了这样一次次潜移默化的感染,学生就会越来越喜欢你老师,喜欢你教的学科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。爱是教育的前提,教育需要爱的滋润,真正的教育是流淌在内心深处的,真正的爱是一种无痕的却能深深感动人的心灵的很细节的东西。细节决定成败,课堂永远是遗憾的艺术,细微之处见真情。我想,细节之中见功夫。

第二:给了一个正确的导向。如果“你举的例子中数字都比较简单。能举一些比较难一点的数字吗?”进行这样的评价,在知识导向上,会给学生一些错误的信息,因为正确的举证不在于数学的大小,同时会误导学生举证一些大的数字,是对他们刚才学习的全盘否定。举证的目的是什么?不就是一种感受吗?不就是一种亲身体验吗?能够达到正确体验,应该说是一种成功的教学。因此,在教学中,教师不仅对教学内容应该有预设,对自己的课堂语言同样要有充分的预设,才能使课堂更加智慧,更加亮丽。

一个人的观念是体现在他的言行中的。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,但未必人人能自觉应用到课堂之中。

  • 标签:教学 
  • 发表评论:
    天涯博客欢迎您!